2018年12月20日 星期四

撞上超跑,法規可救你

撞上超跑,法規可救你

孝子撞法拉利,引發是否該設立「超跑條款」,
避免民眾因為不小心撞上超跑,而賠到賣肝、賣腎,
甚至傾家蕩產,對此金管會主委顧立雄說:
「目前民法已有規定,損害額度若影響生計,法院本來就可以酌減賠償金。」
資深金融界人士張晉源日前在臉書上,
呼籲立法院制定「超跑條款」。
他表示,天價超跑變多,
一般人不小心擦撞光是賠償就可能導致陷入困境,
有錢開超貴的車不該成為其他人的恐懼,
否則台灣會變成有錢橫衝直撞,沒錢滾到旁邊去的鬼地方!
這番呼籲得到許多人的認同,立委徐永明在立法院詢問,
超跑滿街跑,但民眾投保超額責任險僅有10%,該如何是好?
對此,金管會主委顧立雄說,民眾如果撞到超跑,
賠償的部分如果已經影響到生活,根據民法218條規定,
若非重大故事或重大過失,法院本來就可以酌減賠償金,
民法上的侵權已有規定,已經有「影響生計」的相關規定。
換言之,金管會認為,毋需另行修法制定所謂的「超跑條款」。
根據保險局資料,超額責任險保額上看3000萬元,保費約1000到3000元。

來源:三立新聞網(編輯:黃毓淩)

2018年12月18日 星期二

未來私人直升機的概念

未來私人直升機的概念


西班牙設計師Héctor Del Amo設計一款名為零度(ZERO°)的概念直升機,


由代表阿拉伯數字“0”的機身和代表溫度單位“°”的機尾組成。         

          機身輕盈,適合私人短途飛行
           多角度欣賞零度概念直升機

短途法寶:零度概念直升機






來源: OB Kazuo

2018年12月17日 星期一

窮忙:我們這樣的世代

窮忙人生:為何再怎麼努力工作卻依然窮困?

在勞動世界的底層,數以百萬計的人活在繁榮的陰影之下。圖為紐約時代廣場前,清潔人員清理元旦狂歡後的垃圾。 圖/美聯社


洗車工沒有自己的車子;負責整理已兌現支票的銀行職員,戶頭裡只有不到三美元;編輯醫學教科書的女性,已經十年沒有看過牙醫了。
這是被遺忘的美國,在勞動世界的底層,數以百萬計的人活在繁榮的陰影之下。在貧窮與安樂的暮光中,無論你是富是貧,還是中產階級,每天都會遇到他們:他們為你送上大麥克漢堡;在沃爾瑪超市(Wal-Mart)幫你找到商品;為你收成食糧;替你打掃辦公室;幫你縫製衣服;在加州的工廠裡,他們包裝燈泡,那之後會裝在你小孩的腳踏車上;在新罕布夏州的工廠裡,他們組裝壁紙的樣本,讓你在裝潢時可以參考。
他們各自面臨的困境形塑了他們的模樣,有些人正要擺脫社會救助金、吸毒成癮、無家可歸;有些人則一輩子都身陷低薪工作中;有些人的孩子營養不良;有些遭到性侵;有些人住在搖搖欲墜的房子裡,使孩子罹患氣喘,並因此缺課;有些青少年甚至需要眼鏡卻無法擁有,連黑板都看不清楚。
這本書就是關於他們其中一些人的故事,他們的家人、他們的夢想、他們個人的失敗,還有比他們更失敗的國家。
貧窮可能是絕對的貧窮──買不起基本生活必需品;也可能是相對的貧窮──負擔不起普及的生活方式。 圖/美聯社

貧窮從何而來?
擺脫貧窮、遠離貧窮,似乎需要完美的陣容以及天時地利的條件,先決條件包括了全副的技術、好的起薪、有升遷機會的工作,而且還需要目標明確、勇敢與自尊、沒有欠下大筆債務、沒生病也沒毒癮、家庭功能健全、朋友誠實正直,還有私人或政府機構必要的協助。
這一系列條件要是出現任何缺口,麻煩就會接踵而來,因為你窮,就表示你沒辦法保護自己。不如這樣比喻,假如你打四分衛,但是不戴頭盔、不要墊肩、沒訓練、沒經驗,前方是一排體重只有四十五公斤左右的隊友,弱不禁風,沒有金錢幫襯,沒受過更廣大世界的訓練,對於腐敗社會的威脅誘惑毫無防備,貧窮的男男女女就這麼一次又一次地遭到解雇——挨了揍,鼻青臉腫,連連慘敗。要是這種周而復始的失敗中出現了某次例外,那就會被稱做是美國夢實現了。
貧窮是因為不夠努力?
這種神話有其價值,它替這個國家以及每位居民設定了嚴苛的標準,國家必須努力,成為傳說中的機運之地;居民也必須奮鬥,好好利用這些機會。這樣的理想激發了民權運動、向貧窮宣戰,還有持續不斷尋找脫貧方法的追尋。但是美國神話也提供了怪罪的藉口,在清教徒的傳統中,努力工作不只是實際需要,也是道德要求,不努力就是道德敗壞。
嚴苛的邏輯推導出冷酷的判斷:如果一個人勤奮工作能夠帶來成功、如果工作是一種美德、如果社會上每一個人都可以藉由工作致富,那麼失敗的人,就是不夠努力。市場是公平的終極裁判,某種程度上來說,低薪是工人的錯,因為那只不過是反映出他的勞動價值低。在美國這樣的氛圍之下,貧窮總像是一種原罪。
還有另一種截然不同的美國反神話,認為社會必須要為個人的貧窮負起大部分的責任,種族歧視和富裕階級造成貧困社區的種種問題:學校不好、選擇有限,貧窮的孩子被迫犯罪、吸毒,只能從事收入微薄、沒什麼未來可言的工作,個人淪為龐大力量下的受害者,身不由己,而那些貪婪追求利潤的企業,都只會剝削勞動力。
事實上,我們並沒有辦法輕易把人們用美國神話或是反神話來歸納,這本書裡的每一個人,既非無助也非萬能,而是介於個人與社會責任的兩極之間,落在光譜上的各種不同位置。
在富有的國家當一名窮人,要比在貧窮的國家當一名窮人難受多了。 圖/路透社

要擺脫貧窮,就得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與雙手?
每個人的生活都是複合的產物,做錯決定、運氣不佳、無法選擇的前途,或者因為出身和境遇等意外斷絕前路。很難說一個人的貧困跟他自身的不智之舉沒有絲毫關係──輟學、未婚生子、嗑藥、工作總是遲到;也很難說一個人的行為跟他們與生俱來的條件沒有絲毫關聯──父母教養不當、教育程度不佳、居住環境糟糕,觸目所及看不見任何未來的可能性。
該如何定義個人在自身貧困中所扮演的角色,已經成為社會福利及其他社會政策爭論的議題,但很少有人能夠給出答案,即使再具體的個案也一樣。比起富人,窮人比較無法掌握私人的決定,更難自外於冷酷的政府機器。面對這個充滿科技與競爭的瘋狂世界裡,窮人比較沒有辦法敏捷地避開重重危機,他們個人的錯誤會帶來更嚴重的後果,個人成就卻只會得到少許的回報。
個人與公眾之間的互動如此錯綜複雜,諸如就業培訓這類協助要想奏效,就必須針對個人需求量身打造才行。內容不只要包括使用電腦與操作車床這類「硬技能」,還得包括與同事互動、樂意服從等「軟技能」,要能夠處理個人多年逆境所累積的怒氣。就業培訓人員發現,屢經失敗的人──無論是在學校裡、戀情中,還是工作上的失敗──要等到明白自己有能力追求成功時,才有可能成功。要擺脫貧困,他們就必須學會純熟地控制自己的情緒與雙手。
貧窮的定義
貧窮並沒有通用的簡單定義,貧窮可能是絕對的貧窮──買不起基本生活必需品;也可能是相對的貧窮──負擔不起普及的生活方式。貧窮能以通用的標準來衡量,也可以用不同的指標來看待,就連字典也沒有共識。「缺少或匱乏維持生計的方法。」其中一本字典如此斷然定義。「缺少維持物質需求或安穩生活的方法。」另一本字典說道。「一個人缺少普遍或社會可接受的金錢數量或財產,」第三本字典如是說。
以全球或歷史的標準來看,許多美國人認定的貧窮都是奢侈的。住在鄉村的俄國人就算買不起車子,家裡沒有中央空調,也不會被認為很窮,但是住在鄉村的美國人會如此認為;越南的農夫就算只用水牛犁田、徒手灌溉,住在茅草屋裡,也不會被認為很窮,但是北卡羅萊納州的農夫會,因為他得赤手空拳採收黃瓜,一箱才賺一美元,這樣只能住在破爛的拖車裡。
這世界上大部分的窮人,都會被環繞在美國窮人周圍的公寓、電話、電視機、自來水、衣服,還有其他種種便利設施給弄得眼花撩亂,但是這並不代表窮人不窮,也不代表處於貧困邊緣的人,並不是真的站在懸崖邊上。
的確,在富有的國家當一名窮人,要比在貧窮的國家當一名窮人難受多了,因為在貧窮中求生的技能,在美國幾乎已經消失了。
那些有工作卻仍然過著貧窮生活的人,融入我們熟悉的景色當中,因而受到忽視。 圖/路透社


看見貧窮,他們就在我們熟悉的景色中
對每個家庭來說,貧窮的組成都是部分經濟因素、部分心理因素、部分個人因素、部分社會因素;部分過去影響、部分現在狀況。每個問題都會擴大其他的問題,環環緊密相扣。一個逆轉就會造成連鎖反應,導致結果與初衷大相逕庭。
破舊的公寓可能會加重孩子的氣喘,導致需要叫救護車,產生一張付不起的醫療帳單,於是毀了個人的信用紀錄,讓汽車貸款利率飆升,逼得他們只好買一台不可靠的二手車。做母親的因此無法準時上工,升遷與賺錢的能力受限,她只好繼續窩在破爛的房子裡。
第一步是要看見問題,而首當其衝的問題就是我們對這些人視若無睹。那些有工作卻仍然過著貧窮生活的人,融入我們熟悉的景色當中,因而受到忽視。他們構成了隱形而沉默的美國,分析師一個不留意就忽略掉了。
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他們被看見。
本文摘自《窮忙:我們這樣的世代》,原文標題為〈前言:在貧窮邊緣〉
來源:opinion.udn.com

《窮忙:我們這樣的世代》
作者:大衛.K.謝普勒
譯者:趙睿音


提高錄取頂尖學府的機率

               訣竅 獨立創新

蕭詠霖主任(右)表示備審資料的重點在突顯個人特色優勢的「特別加分項目」,好比像是社團活動、營隊經歷、各式證照、專利證書等皆屬於,這些特別的加分項目,就成為了進入頂尖大學的利器。

知名名校策略顧問陳肇新曾說過:「在美國申請大學就像做三明治,兩片面包是學術成績,中間內餡是創意、熱情和對社會回饋。」事實上,鼓勵學生發展個人特質早已是世界趨勢,台灣、美國、中國、歐洲的大學都鼓勵多元入學標準,而不是只單看學科成績。
明年九月正式實施的108課綱將適用於小一、國一及高一的學子,其中對最早面臨升大學的高一生而言,衝擊最大,此課綱圍繞著「適性揚才、終身學習」的核心素養,不再只追求學科成績。現今大學指考錄取名額逐年遞減,而繁星、學測名額合計約占總額6成,配合108課綱的趨勢,可了解出學生除了努力鑽研學業外,更應重在自我管理、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而申請入學的備審資料更成為錄取理想大學的關鍵。

立益文化蕭詠霖坦言,大多數考生的求學歷程大同小異,能夠進入面試階段的人成績也都落在一定範圍,因此備審資料的重點在突顯個人特色優勢的「特別加分項目」,好比像是社團活動、營隊經歷、各式證照、專利證書等皆屬於,這些特別的加分項目,就成為了進入頂尖大學的利器,能夠與他人作區別。其中又屬專利證書的特殊性最能向面試教授表現出自身擁有的獨立創新等能力。
蕭詠霖並表示,高一、高二時期是申請專利最佳的時機,且專利的申請不侷限在理工方面,一、二、三類組的領域皆適用,學生可趁著寒、暑期將專利申請送件後,接下來即可全心專注於學測考科,等成績單揭示後只需要將專利證明與其餘備審資料彙整,便可提高錄取頂尖學府的機率。

來源:2018-12-17 09:18經濟日報 林凱祥

2018年12月13日 星期四

瑞典人正在升級他們的手,這讓我們有點害怕

瑞典人正在升級他們的手

自2018年春季以來,瑞典的許多人開始變得疲憊不堪。
人們通過拇指和食指手術插入芯片,
然後取代所有人們通常隨身攜帶的塑料卡片,鑰匙和其他物品。
如果去年只有100人擁有這些芯片,那麼現在,據“每日郵報”報導,這
個數字已增加到超過4,000人,而且還在增長。






這項新發明也受到一些人的批評。
懷疑論者認為,首先,  
沒有人能保證這些芯片中包含的個人信息是保密的
其次,有些人  確信  這些芯片很快就會  有GPS追踪器
它很可能都是從想要追踪員工位置的大公司開始的。
否則(這是一個陰謀理論)為什麼有些公司會免費提供這項服務。


植入晶片也的確在生活中實際提升了許多方便性,
包含身分認證、付款,甚至是利用晶片訂車票等等,
都變成只需要揮揮手或是掃描一下手部晶片即可達成。
事實上,植入晶片並不是近期的事,
瑞典於 2015 年時就已經首度將微晶片植入人體,
只不過礙於觀感與輿論,當時不敢聲張,但時至今日,
在瑞典植入晶片一事已經見怪不怪,
對於個資的疑慮,也較不擔心,將個資的分享視為透明社會的象徵。


來源:新頭殼newtalk |  綜合報導,weirdworld,



2018年12月12日 星期三

European Vintage Car/歐洲老車 1935 JAWA 750 Coupe 1000mil

European Vintage Car/歐洲老車
1935
JAWA 750 Coupe 1000mil


Jawa Moto是捷克斯洛伐克的一個摩托車和機動自行車生產敞。是引擎只驅動車輛前輪。搭載0.75升兩衝程循環發動機,達到最高時速125公里/小時。車身長x車身寬x車身高:3650x1400x1550,車重705公斤。











圖像裡可能有汽車和戶外







圖像裡可能有1 人、汽車




圖像裡可能有大家坐著、汽車和戶外







沒有自動替代文字。




圖像裡可能有汽車和戶外







2018年12月10日 星期一

要有足夠的錢,一定要先存錢;愛消費是一個錯誤



第1步:學會存錢,且不輕易消費
現代年輕人愛花錢,不愛存錢,我覺得這是一個錯誤(雙手一攤,很無奈的表情)。我年輕時一定存錢,盡可能的多存,現在連我女兒都有5個小豬撲滿,我讓她從5歲開始練習存錢。通常投資之前必須先存錢,然後慢慢投資才可能成功,一般都是這個方法。
我真的覺得年輕時喜歡消費是個錯誤,但如果他們真想這麼做,那就做吧!又不是我的錢,也不用跟任何人報備。但就我所知,要成功一定要先能夠存錢。以我來說,我很少買衣服(比比身上破了一個小洞的Polo衫),4、5年才買一次衣服,我也很少買其他東西,物質欲望很低。
第2步:研究徹底,會有更多訊息
存夠了錢,你可以開始準備投資;但投資的態度要很謹慎,如果一輩子只能投資20次,你一定會很謹慎的研究吧!
讀雜誌可以當做是開始,然後做自己的功課。就像很多人對車子、時尚感興趣,當你真的感興趣,就會多方蒐集資料,而當你真的對車子很了解的時候,你自然會知道哪些是好車,什麼時候市場會有轉變,就會知道得比華爾街(意指分析師)還多。
假如我要投資一家公司,我會詳讀每一份財務報告,包括最細微的註解。我也會想盡辦法查證財務報告的準確性,或是最高經營階層宣稱的未來預測。這一切都做完後,除非我有把握比98%的華爾街分析師更了解這家公司,否則不會把錢投進去。
如果要投資一個國家,我會親自到這個國家去看看有沒有貨幣黑市市場。政府匯兌率與黑市匯兌率之間的差異大小,代表這個國家的問題有多嚴重,公定的與黑市的匯兌率差異愈大,國家問題愈大。
注意到最細小的枝微末節,是成功和失敗的關鍵。世界上只有一種方式能使你得到的訊息比別人多、更占優勢,那就是「鉅細靡遺的徹底研究」。
第3步:不追多頭,專找空頭市場
我能賺大錢、提早退休的一個原因是我從不追多頭,而是反其道尋找空頭市場。大部分的投資者尋找的是多頭而忽略空頭,一旦人們為某個炒作過頭的股市瘋狂,而忽略其他好投資,這時通常是我找到好交易的時候。
一般來說,有兩種方法可以檢視特定市場是否為空頭,第一是歸納法,就是從觀察中得到結論。例如,股票和原物料市場多頭交替出現,股票價格不佳時,原物料商品表現比較好,反之亦然,這個循環大約有15年到23年。所以按照歷史先例,原物料市場的多頭可以看好到2014年至2022年之間。
另一個是演繹法(deduction),就是從邏輯中得到結論。以家樂氏(Kellogg's)為例,當原物料市場低迷時,原料成本穩定,公司淨利自然上升,股價也會上升。反過來當原物料價格上升,公司成本上升,但不可能把增加的成本反映到售價上,連帶拖累股票價格。找出原物料和股票為何負相關,這是很好的心智練習。
第4步:獨立判斷,不受別人影響
我年輕時,經常被別人的勸告沖昏頭,沒有聽從自己內心的決定,奇怪得很,每次這種投資都失敗。後來我不再讓別人影響我,並根據自己所下的決定採取行動。直到年過30,我終於認定這是最佳投資之道,我會成功是因為自己遵照了這些原則。
你要做很多功課、研究,千萬不要投資自己不熟悉的標的,千萬不要聽信媒體、報紙、雜誌的消息,追隨別人的腳步(笑,呵呵呵)。假如你追隨別人的腳步,你永遠不會成功;當你聽到某人說他要去買某支股票或炒短線,只做當日沖銷,通常是他們太亢奮,以致高估市場。在這種情況下,你不可能賺到錢,在任何領域都不可能成功。
第5步:感覺無所不能時,就危險了
做完足夠的研究後,就動手買股票。買下足以說服你的股票,然後等待時機轉變,就會獲得戲劇性的報酬;換言之,你知道你在等什麼(you stay in what you know)。所以大多數時間,你什麼也不用做,你就是坐在那邊等,等你看到錢已經出現在轉角,你就彎腰把它撿起來。多數時候你什麼也沒做,望著窗外發呆,把錢放在銀行,等待機會。
另外,不論什麼時候你開始感覺自己無所不能,趕快停下來,什麼都不要做,因為再投資,就危險了,因為你開始跟別人的想法一樣了。記得坐下來休息一下,克服感染你的烏合之眾心理學。

來源:財經好讀Smart自學網

撞上超跑,法規可救你

撞上超跑,法規可救你 孝子撞法拉利,引發是否該設立「超跑條款」, 避免民眾因為不小心撞上超跑,而賠到賣肝、賣腎, 甚至傾家蕩產,對此金管會主委顧立雄說: 「目前民法已有規定,損害額度若影響生計,法院本來就可以酌減賠償金。」 資深金融界人士張晉源日前在...